【段北辰历史】2022高考历史全程班一二阶段联报春秋战国时期文化

段北辰历史2022高考历史全程班一二阶段联报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历史知识还是需要强化背诵的,该背的一定要背噢~
目录复习法:历史和政治一样,都属于文科,属于记忆为主的科目。而这两科的目录很重要,每一单元要涉及的问题一看就一目了然。每一个单元是一个主题,为了分解这个主题,又分了几节来讲解;章节的题目又用若干的子问题来陈述。所以,从目录来复习,纲目明确,可以总体把握,做到宏观心中有数,居高临下全面看问题。这种办法很有效,你可以从目录看到大问题后,扣书闭目思考回忆大问题下小问题,不会的可以看书,在具体的补充。
二、提纲复习法:根据目录的线索,整理出每一个单元的复习提纲,把整个的知识点整理、归纳、系统化,这样要复习的知识点就全面了,在按计划有重点的复习。
三、结合习题综合复习法:历史和政治都有相配套的习题册,复习一单元后,可以重新翻阅本单元习题,再一次查漏不缺、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的知识点。也可以利用网络下载一些本单元的习题再做一下,这样的反复,只会是知识更加的熟练、全面。
四、反复复习法:根据记忆遗忘规律,经常的反复及时复习,就遗忘的很少。
很多高中的历史知识你可能记得没那么清楚,现在把知识点都给你整理好了,你快看看是不是你需要的,学起来吧!

中国古代史大题篇·大清复习中华文明的变革与转型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大题篇·大清复习中华文明的变革与转型知识点大全,高考在即复习内容要系统全面,不然混乱的复习没有成效哦!
清朝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军事上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郑氏台湾,逐步掌控全国。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清朝统治者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并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但是封建专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清朝灭亡后复辟势力一直存在,例如张勋复辟和伪满洲国,二战末期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伪满洲国彻底灭亡。
学习讲究方法,复习也是!所有的复习都要按部就班的,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查漏补缺,提高成绩!快复习起来吧!

中国古代史大题篇·大明高考考点整理归纳总复习曲线逆袭

纵横历史,大明王朝兴衰史还是比较重要的!所有的历史都有自己的意义,中国古代史大题篇大明考点,题型都教给你!
元朝农民起义:元朝农民起义是指1276年至1367年,蒙元统治中国时期所发生的民变。其中最为知名的有红巾军刘福通起义、郭子兴起义及张士诚起义等。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 ,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侵犯他人领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
高考就是一张试卷定生死,怎么样,你做好准备去生死一搏了吗?历史不难,要让历史成为你的提分项哦!高考必胜!

中国古代史大题篇·蒙元时期民族文化交融复习课件高考历史

蒙元时期蒙古人做的一切难道都是摧残破坏?中国古代史大题篇·蒙元时期民族文化交融复习课件高考必备资料哦!
在近代民族国建立之后,历史叙述往往成为了各自国家“民族史”的叙述,自我认同的“本国史”与作为他者“世界史”二元对立,虽然大大加深了历史研究,展示了历史丰富细节;但在另一方面,对于非“本国史”的叙述,往往夹杂着对“本国史”的推崇,历史在这里往往成为政治的附庸,往往成为一种现实的论证。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从来都无法成为一个绝对中立的学术殿堂。研究者本人无法离开这种教育、人文背景所带来的种种因素,任何学者都难以做到完全的客观公正,正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正是此义。对于蒙古帝国来说,世界少有帝国跨越了如此广阔的地域,也少有帝国遗留下的史料如此庞杂,可以说,任何一个专业的蒙元史乃至蒙古史学者在其一生都很难穷尽所有的史料。另一方面来说,没有一个现代民族国家能够完全或者大部分地继承蒙古帝国的疆域。构成蒙古帝国的推动力的蒙古族也分散在各个国家。在这种状况下,蒙元史的研究又陷入了另一种怪圈。在蒙元史研究内部,由于研究者族群的分散使得蒙元史的叙事往往因为不同学者的学术关怀过大而无法建立统一的学术范式。
野蛮民族对文明民族的大规模破坏你有何感想?汉民族的文化理念你复习到位了吗?高考前夕还是得回归课本,跟着资料一起学~

中国古代史大题篇·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精品复习最新

中国古代史大题篇·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精品复习资料你学的怎么样?备考一定要选好资料!所有的事件你搞明白没?
两宋时期的“新型经济”
在宋朝,广大农民群众开垦大量农田,在山地、江畔、海边新创了圩田、山田、沙田。各地农民交流了培育水稻、麦、茶、蔗等农作物的经验,产量明显提高。水利工程的兴修,使数万顷贫地变为肥田,引水灌田和修固海防,既克服了缺水困难,保证长年灌溉,又挡住了风潮袭击,保障了农业的生产。宋朝手工业也很兴盛,造纸业和印刷业已迅速发展,火药被大量用来制造武器,纺织、火器、制瓷、制盐、矿冶等业无论是在原料的采集、生产工艺还是产品种类、数量上,都有明显的进步。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也有很大发展,著名的徐州私营利国监共有36冶,每冶各百余人;东京的城乡个体手工业有所谓“百姓绣户”,朝廷裁造院绣造不及的物色,交绣户绣造,付给工钱。宋朝统一天下后,消除了割据的障碍,为商业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东京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城市,有真珠、匹帛、香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每一交易,动即千万”;晚间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市场非常热闹繁华;除商店铺席外,还有定期集市贸易。
两宋时期政权并立关系有没有搞懂?时代特征是什么?历史内容还是要多看多学,题目多做做,基本上没啥大问题了!

中国古代史大题篇·隋唐历史必备知识点考前回归教材

唐太宗应该都认识吧,典型的历史人物一定要记牢!中国古代史大题篇·隋唐历史必备知识点考前回归教材必能帮助你!
公元581年,北周的外戚、大丞相杨坚篡周夺取政权,建立隋王朝,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在黄河流域,自十六国以来,各族与汉族进行剧烈的痛苦的融合运动,至隋朝得以完成,在长江流域,自东晋以来,为抵御北方各族的南侵而建立起来的汉族政权,到隋朝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隋文帝(杨坚)在这种形势下,顺利地建立起统一南北的隋朝。
隋文帝统一两大流域,凭借两大经济基地,建立起繁荣程度超过两汉的隋朝。民众得以安居从事生产,户口与财产都有巨大增进。隋朝虽然是个短命的王朝,但在中国历史上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军阀混战、南北分裂的状态,创建了继秦汉以后的第三次大统一局面。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在这一时期基本定型,隋王朝制定《开皇律》,继续推行均田制等发展措施,使社会经济和文化出现短暂的繁荣,隋王朝和琉球等周围各族的联系加强,并和日本、朝鲜等国家开展友好往来,然而,隋后期政治昏朽,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他搜刮民财、大兴土木、游山玩水、并多次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使社会矛盾尖锐化。
中华文化五千多年,所有的历史都是最真实的存在!这些由衰落到昌盛的发展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别的学不好没事,历史要学好!

中国古代史大题篇·魏晋南北朝的演变之旅高考相关资讯

历史内容大部分都是要考记忆的,上新知识之前一定要回顾一下学过的知识,不然都堆一起容易混淆呢,魏晋南北朝的演变你懂吗?
首先,历史课本上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基本历史先后顺序是:东汉三国—魏—西晋;西晋灭亡后,在南方建立的东晋,在北方同期存在五胡十六国。接下来在是南方东晋被刘裕建立的刘宋取代,开启了南朝:宋—齐—梁—陈;在北方最后被鲜卑族拓跋珪的北魏统一,北魏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被高欢的北齐取代,西魏被宇文氏的北周取代;北周被杨坚的隋取代,最后隋先灭了北齐统一北方,后灭亡了南方的陈,统一了全国,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达361年的分裂混乱时期。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承认的正统王朝。魏:指的曹魏,承接东汉末期的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丕公元220年篡汉建立魏,传5帝,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于公元265年被司马炎取代,建立西晋。
历史上最混淆的时期: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精心整理一看就懂
三国时期曹魏地图
西晋,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建立晋,八王之乱,使西晋大伤元气,造成五胡乱华开始,灭亡于316年。司马睿317年在南方建立东晋(317年—420年),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至此中国历史又一次进入分裂时代。东晋和十六国并存时代。
中国古代史大题篇·魏晋南北朝的演变之旅不知道你记得多少,当然考前查漏补缺还是很有必要的,找到自己不会的去记忆来得及!

中国古代史大题篇·秦汉高考精选历史内容材料分析结构

时代都在变迁,历史也是,记住典型的事件和发生的事件,要有口诀的去记忆!中国古代史大题篇·秦汉高考精选复习资料!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秦王政改号称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开始实行全面的统一。然而由于缺乏历史经验,秦朝二世而亡。在经过短暂的分裂之后,汉朝继之而起,并基本延续秦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秦汉时期,科学技术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居世界领先地位。一贯为中国古代人们所重视的天文历法、算学、医药学,又有了新突破。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更具开创性,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巨大而又深远。  关于天文历法的成就,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制订并颁行“太初历”。它以正月为岁首,而且努力协调太阳纪年、太阴纪月的矛盾,因此是一部较完整,在当时也更科学的历法。历法对农业生产有直接指导作用。第二,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太阳黑子的准确记载。第三,张衡的科学成就。他对月食作出了最早的科学解释,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
在学历史的时候,遇到问题,一定要去问,多问!你问了问题才知道你的薄弱地方,老师也会告诉你相应的理解方法哦~

中国古代史大题篇·先秦高考考点大题集结典型材料汇总

高考历史文综中国古代史大题篇先秦所有的历史事件时间轴都有!典型材料大汇总,是你最需要的板块哦!快下载学习吧!
先秦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狭义的先秦史研究的范围,包含了中国从进入文明时代直到秦王朝建立这段时间,主要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几个时期的历史。
先秦文化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大致上可分 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先秦时期的文化基本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了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基础,礼乐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出现了《 论语》、《墨子》和韵散结合的《老子》等经典著作。
先秦时的“诸子百家”就是以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为根本基础尔衍生的;
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领域十分活跃,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文学的 繁荣,产生了不同于前代而又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上的“士”阶层,代表不同的政治派别的利益,提出自己的主张,他们互相诘难、批驳,各家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文化繁荣的局面,百家争鸣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考试前一定要调整,哪个板块的知识点没有记牢就要抓紧补!学习需要毅力,多用些好的方法,向高分冲冲冲吧!祝你成功!

题源真经1000题中国古代史选择篇知识点整理高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选择篇超多高考历史真题1000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听不如多做,多刷题做做,这样印象更深刻呢!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整理出来的所有中国古代史的高考题型,这些你全做完,基础知识基本上都掌握了,考历史前也会有基础把握了!

历史刘勖雯二轮题库题源真经1000题中国古代史大题篇(上)资料

政治不光光是要多记多背,还需要多刷题,本课件是刘勖雯老师的政治练习题课程,有详细的例题讲解和分析,一定可以帮助同学们掌握更多题型!
一、原因(根源)因素关键条件
1.造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生产能力低下。
2.私有制产生的直接原因:生产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
3.出现私有制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4.氏族公社由母系发展为父系的主要原因:男子在生产中取得支配地位。
5.夏朝出现“家天下"局面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春秋时期是我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时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显著提高。
7.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根在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以与此相应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8.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主要原因:实行管仲改革,齐国经济实力强大。
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封建生产关系确立。
10.战国时期战争不断,而社会经济仍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封建生产关系确立。.
11.战国时期,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直接原因: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12.法家思想在战国受到统治者重视的主要原因:有利于统治者加强统治。
13.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14.秦国能够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经济实力最强。
15.迫使陈胜等人在大泽乡起义的主要原因:法律严酷,误期当斩。
16.楚汉相争中刘邦取胜的主观原因:争取民心归顺,军事策略正确。
17.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社会十分贫困。
18.汉初统治者采取宽舒政策的直接原因:秦亡的教训。
对政治不熟悉的同学可以下载本课件学习,本课件是中国古代史大题练习,可以进行专项练习和复习,多做题增强做题感觉一定可以成功的!

题源真经1000题人物大题篇必考重点整理讲解视频分析课程

历史中出现了很多人物,都至关重要,掌握了人物故事一定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学会把人物串联起来就能把故事线都弄清楚了,更好地学习了历史!
1.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1839年领导虎门销烟,是民族英雄。
2.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在位期间爆发鸦片战争。
3.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领袖。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4.李秀成:太平天国将领。指挥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战役有:青浦大捷、慈禧战役。
5.华尔: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组织洋枪队进攻太平军。在慈溪战役中华尔被太平军打死。
6.左宗棠:从俄国手里收复新疆,是民族英雄。是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创办福州船政局。
7.光绪帝:清朝皇帝。表示不做亡国之君,支持戊戌变法。慈禧太后发动戊戌变法政变囚禁光绪帝。在位经历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慈禧太后来领其出逃。
8.邓世昌: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壮烈牺牲,是民族英雄。
9.李鸿章:洋务运动地方代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0.伊藤博文:日本首相。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
11.西摩尔:八国联军侵华时,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
12.曾国藩:洋务运动地方代表。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3.张之洞:洋务运动地方代表。创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14.傅作义:由于中共的争取,解放战争中的平津战役时,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使北平和平解放。
感兴趣的同学快下载学习吧,本课件有详细地讲解和资料练习,一定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好历史,只要用心练习,专心学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